核心環境領域

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、生物多樣性減少和資源消耗等急迫的環境議題,商界環保協會定下了三個核心環境領域,分別為:氣候變化循環經濟以及自然與生物多樣性。三者在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與韌性建設中起了重要作用,同時也界定了協會在氣候、自然及循環經濟相關項目中的優先事項,以推動商界採取行動,並在社會發揮最大影響力。

 

依據政府公布的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》,商界環保協會制訂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、政策及財務方針,並以此為工作重點。主要推動因素包括:

  • 政策與法規:《氣候行動藍圖》提出的中期目標,包括2025年起強制實施氣候相關信息披露制度,同時要求在 2035 年前將排放量減少 50%。
  • 市場發展與融資:香港致力成為綠色金融樞紐,為氣候科技及碳市場基礎設施創造發展機遇。
  • 減碳使命:商界環保協會將集中力量推動建築及交通領域的能源轉型,方能達成减排目標。
  • 適應與韌性建設:制訂氣候風險應對計劃及增強韌性,對企業的持續經營與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。

 

香港面臨資源短缺及廢物管理的挑戰,因此商界環保協會十分重視循環經濟的重要性:

  • 廢物政策:針對多種物料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,對減少廢物及促進回收至關緊要。
  • 資源效益:採用循環經濟模式可節約成本並促進創新的商業模式,當中以建築及餐飲行業的成果尤為顯著。
  • 氣候與自然的聯繫:循環經濟能減少排放、減輕自然資源壓力,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。

 

商界環保協會了解到大自然喪失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,故將此領域定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:

  • 與企業的關聯性:大自然的系統失衡有可能導致企業及供應鏈的營運中斷,而生態修復則為創新科技發展帶來新機遇。
  • 投資者與法規壓力:投資者與法規機構對企業的自然相關信息披露要求日益提高,這表明企業需評估自身對環境的影響,並確保評估準則與環球框架接軌。
  • 氣候協同效益:健康的生態系統有助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,因此保護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與提升氣候韌性起了直接的相互影響。
  • 政策制訂:香港企業能為當局提供有依據的意見,其參與對生物多樣性的政策制訂工作起了關鍵作用。

 

商界環保協會諮詢小組

為持續推動企業就以上三個核心環境領域採取實質行動,以發揮商界最大影響力,商界環保協會設立了專門的諮詢小組,為會員提供參與平台,助力他們在思想領導、政策倡導、理念傳播及交流方面作出貢獻。

有關各個諮詢小組轄下的工作項目和研究專題,請瀏覽此網址